驅動方式 |
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后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先簡單介紹一下兩輪驅動: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后驅(FR)、前置前驅(FF)、后置后驅(RR)、中置后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后驅形式。 前置后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后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后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后驅動橋上,驅動后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后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前置后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于前驅形式。同時,采用前置后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并有利于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后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于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前置前驅(FF)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在時下的中,低檔小轎車中多采用這種驅動型式。它一般是在前輪負責轉向的同時也來承擔整車的驅動工作。這種驅動型式在行使中多會表現出些許的轉向不足,但也更有利于車輛的駕駛安全。
后置后驅(RR)的全稱叫做后置發動機后輪驅動,早期廣泛應用在微型車上,現在多應用在大客車上,轎車上已很少用,但保時捷911的“甩尾”則是因RR出名的。RR的優點是:結構緊湊,沒有沉重的傳動軸,也沒有復雜的前輪轉向兼驅動結構。缺點是:后軸荷較大,在操控性方面會產生與FF相反的轉向過度傾向。
中置后驅(MR)的全稱叫做中置發動機后輪驅動,發動機放置在前、后軸之間,同時采用后輪驅動,類似F1賽車的布置形式。MR的優點是:軸荷分配均勻,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缺點是:發動機占去了座艙的空間,降低了空間利用率和實用性,因此MR大都是追求操控表現的跑車。
基于以上的諸多優點,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奔馳、捷豹等很多豪華轎車多采用前置后驅這種形式。 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后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近年來,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四輪驅動又有以下的分類:分時四驅(Part-time 4WD)------ 這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手動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四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最顯著的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在公路上行駛使用兩輪驅動檔;當遇到雨雪路況時,選擇四掄驅動,增強了車輛的附著力和操控性。
適時驅動(Real-time 4WD) 采用適時驅動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選擇適合當下情況的驅動模式。在正常的路面,車輛一般會采用后輪驅動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檢測并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前排的兩個車輪,自然切換到 四輪驅動狀態,免除了駕駛人的判斷和手動操作,應用更加簡單。不過,電腦與人腦相比,反應畢竟較慢,而且這樣一來,也缺少了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征服感和駕駛樂趣。 |
驅動方式
2008-10-05
瀏覽:2805
【汽車知識】
驅動方式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后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先簡單介紹一下兩輪驅動: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后驅(FR)、前置前驅(FF)、后置后驅(RR)、中置后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后驅形式。前置后驅(FR)的全稱叫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