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16年年底中國全年累計汽車銷售將達到2619萬輛,同比增長6.5%;汽車保有量為1.93億輛,同比增長12.3%,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汽車產業的持續增長為車聯網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巨大需求。
一、汽車產業作為世界前三大產業,傳統造車技術已相對成熟,車聯網產業成未來發展重點
伴隨著傳統造車技術的日益成熟,汽車產業面臨著進一步升級與轉型的需求。研發設計的信息化水平、車輛生產的自動化水平、新能源轉型程度以及車聯網的發展程度成為當下汽車產業的突破方向。
車聯網,即圍繞用戶的車生活,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依托于搜索與傳感等技術使車輛可以收集自身環境與狀態的信息,并借助通信與大數據技術對信息進行計算與分析,從而為用戶提供完整和全面的智慧出行服務。
車聯網起步于歐美,最早的車聯網產品主要用于安防服務,例如通用的OnStar、福特的SYNC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購車人群年輕化,用戶對車聯網的需求已不僅僅限于安防功能,還增加了信息娛樂功能等需求。汽車將逐步由功能性向智能化靠攏,同時催生汽車電子技術新需求。
二、技術研發與整合滲透到產業鏈各環節,較高的技術壁壘限制了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車聯網產業鏈主體分為端、管、云以及大數據四大板塊。端,即汽車與人/物/路(V2X)交互的智能展示方式,負責采集與獲取車輛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車狀態與環境,衍生品包括智能手機、車載導航機、車載中控大屏等。管,即將車輛行為等情況通過數據傳輸給云平臺的通道,解決車與車(V2V)、車與基礎設施(V2I)、車與云(V2C)等互聯互通問題,主要通過網絡運營商進行傳輸,衍生品包括網絡通訊源、移動數據信號等。云,即通過云平臺,為車輛的調度、監控、管理、數據匯聚等提供云服務,例如,通用OnStar、豐田G-Book、蘋果CarPlay、百度CarLife以及車載OBD盒子等。大數據平臺,即通過整合、計算、應用數據,將云平臺與4S店、整車廠、保險公司以及互聯網公司進行連接,為其提供基于數據的用戶畫像、營銷策略等支持服務。
車聯網產業鏈較長,從上游到下游,參與者眾多,主要分為軟硬件提供商、設備提供商、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汽車廠商以及服務提供商。其中,車聯網信息服務商(TSP)在產業鏈中居于核心位置,向上連接軟硬件提供商、設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負責整合資源;通過第三方數據平臺,向下連接4s店、整車廠、保險公司等為客戶提供服務,起到生產者與消費者間橋梁的作用,形成車聯網整體服務體系。
對于車聯網參與者,汽車前裝市場是車聯網的關鍵陣地,目前市場上BAT等高科技企業均爭先恐后搶占TSP位置,例如,蘋果CarPlay、百度CarLife、阿里YunOS等,而由于車企對信息的保護以及汽車前裝市場CAN(控制器局域網絡)總線難以切入等技術難點,BAT等高科技企業選擇以合作的方式介入。目前來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
三、車聯網的未來發展需借助跨界整合,挖掘能夠加強用戶體驗的商業模式
現階段,用戶對于車聯網服務體驗不夠深入,根本原因在于人與智能終端以及車與智能終端分屬兩套生態體系,導致用戶感知不夠明顯,使得車聯網存在續費率低等問題,無法成為真正高頻的消費入口。
在生態當道的時代,將車生活與日常生活融合為同一生態體系是汽車企業及高科技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BAT等高科技企業現已采用與整車廠合作的方式切入車聯網市場,而對于主機廠,在自身缺乏用戶生活生態入口的情況下,如果能夠與掌握用戶生態的互聯網企業合作,將日常生活中的互聯網生態通過ID的形式植入車機,不失為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