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寨影子下的翻身仗
縱觀汽車市場的百年風云變幻,比起百年歷史沉淀下的福特、標致、奔馳等,國產的中國品牌面臨著技術及口碑的多方面壓力,可謂在夾縫中求生存。
無論中國品牌或是“他國列強”們,一個品牌是否能在競爭強烈的汽車市場中站穩腳跟,一部成熟的車型打開口碑及用戶的市場是都是必經之路,從早期的豐田卡羅拉、皇冠,本田的雅閣、思域亦或是福特的金牛座,雪佛蘭的邁銳寶,大眾的桑塔納、甲殼蟲等。一部成熟車型的構建和平臺的搭建都是無比重要的,市場及用戶的切入和選擇、品牌的定位都是對一個汽車企業長期生存的必要保證。由于很多用戶都有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中國品牌在這些方面面臨著技術的封鎖,及新市場的開拓、品牌認知等一系列枷鎖和重任。
怎樣在原本就密封厚實的汽車市場打開一道屬于自己的門呢,最初的任務想必就是吸引用戶們的目光,所以“山寨”這個詞應運而生。談起山寨,其實現在那些著名的汽車廠商早期都走過這條路,豐田最初的SA車型即是模仿甲殼蟲,第一代日產的SLIVIA也是模仿藍旗亞FULVIA,包括后來的“東瀛戰神”GT-R也是模仿早期的道奇CORONET R/T。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汽車廠商們的同代模仿,或是前輩模仿已經成為迅速打開細分市場的良策,然而真正將山寨模仿應用的爐火純青的還是當屬當代的中國品牌。
作為當下國產電動車龍頭比亞迪,在品牌創立之初迅速以模仿豐田“花冠”的F3撈得第一桶金,也因此罩上“山寨品牌”的陰影。但由于F3的精準定位,比亞迪也因此進入民眾的視野,分得A級市場的一杯羹。同時其他中國品牌諸如雙環、力帆等也推出了旗下山寨車型SCEO、520等,雖然收貨了不小的爭議,同時也為品牌積攢了第一批“人氣”。
力帆320
MINI
隨著SUV市場的火爆,近期人氣和銷量日漸飆升的陸風和眾泰,深諳其中的道理,在高配低價的基礎上推出了山寨的“攬勝極光”X7 及“途觀”T600,在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大家無一例外都發布了或多或少的“山寨車型”。這些“山寨車型”的好處在于,其美觀以及高仿的外觀設計讓人們很樂意為其買單,所以趁著這股春風,以眾泰為首的幾個廠商接連推出了幾部山寨車型。
陸風X7
路虎極光
在消費者并不清楚車輛性能,變速箱、發動機、懸架等“干貨”的時候,由于其“高仿真”的外觀,讓消費者愿意給其品牌車型一個考慮的機會。不得不說中國品牌一直被扣上“山寨和低廉”的帽子,但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若沒有老大哥諸如三菱等品牌的指路,開放平臺和發動機引進,中國品牌到現在為止,也只是成效甚微。在山寨影子下的中國品牌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斷吸取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也算是一種無奈的堅持和突破。
二、山寨并不是長久
雖然贏得了銷量的突破和口碑的積累,但是山寨的陰影是不利于一個企業的長期生存,若企業想在國際市場上揚眉吐氣,還是要“關起門來做學問”。
很多早期的中國品牌已經從“山寨”的陰影中找尋自我,比亞迪及長城、上汽、吉利的崛起正是其品牌的突破和全新的塑造,在傳統汽車制造上雖然有眾多瓶頸,但是隨著資本的積累,比亞迪汽車選擇聰明的“彎道超車”即是從老本行電池驅動入手,在大家基礎不是很懸殊的情況下“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長城旗下哈弗品牌嘗到SUV的甜頭已經獨立專門制造SUV,走了Jeep和三菱的專業道路,吉利及上汽、北汽等,則是選擇品牌收購,平臺移植,以他人之力成就自己的夢想。像MG品牌的重新塑造,榮威等大玩血統之戰。博瑞、博越等則是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收購品牌沃爾沃的東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北汽紳寶亦是效之。
目前國內中國品牌的百家爭鳴,正是要從低廉,低級,山寨的口碑中解脫出來。但是此等鳳凰涅槃的蛻變并非一朝一夕,看準品牌的定位,營造全新的品牌理念,在技術共享的基礎上推出中國品牌研發創新的好車,才是真正的進步。
吉利博瑞
比亞迪e6先行者
三、鳳凰涅槃 任重而道遠
早期的山寨,并不能算是一種無良之舉,真正造出一輛消費者和國際認同的好車和成熟的品牌,在國內汽車發展短暫的情況下任重而道遠。技術革新,重塑品牌是當前中國品牌的首要問題,但是說歸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要讓全球資源為我所用并非易事,零部件配套便是一個大問題。汽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資源的整合和重塑,比如整車零件的采購,目前仍只能依靠日、德、美等先進零部件生產商。愛信的變速器,博世的電子控制等很多集團仍是技術壟斷,數量龐大的資金投入,一旦經營不善便是對公司的重創,諸如很多已經消失的汽車品牌,找不對市場的口味,拿不出像樣的產品,便會被對手搶占市場。放眼中國品牌市場,很大程度還是依賴國人的自挺。但是山寨歸山寨,消費者也是看在眼里的,也是企業發展的見證人,在設計方面中國品牌還是要有尊嚴的,一昧的純抄襲,也是讓人拿了笑柄。
四、政策這顆大樹 政府還是種的
目前中國品牌的發展可謂仍然艱難,一方面考慮到車型的研發,一方面又要控制成本投入。在這方面,即是政府也要像他國學習和取經,中國品牌的細分扶持,壯大已有市場,進行車企的資源整合,大家一起出力才會好辦事。就像足球運動一樣,國足和中國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國人豁達的樂觀態度還要更傾向實際。車企首要任務是活下來,然而還要活得精彩。國家政策就是中國品牌的最大的王牌,資源保護,品牌革新,就如同煤炭企業一樣,成本過高,居功自傲必然導致腐朽和老套的經營理念。企業的生存是依靠利潤,相必作為汽車這樣的大件,消費者的選擇還是比較理智的。良好的政策導向,就是扶植企業增長的春風。但是二者并不要產生依賴的關系。企業要富有活力,中國品牌更是要拿出自己的精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企業何嘗不是。